完整版免费av片-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-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-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

成才有道 | 烏南幼兒園園長龔敏:幼小銜接,從做好家長、課程和幼兒心理銜接入手
發(fā)布者:edkadmin 瀏覽次數(shù):307

                     文 / 龔敏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徐匯區(qū)烏魯木齊南路幼兒園園長


  幼小銜接是我國基礎教育研究一直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。幼小銜接,我們更關注孩子培養(yǎng)質量的問題,從而有益于每一個孩子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  幼兒園與小學,是兩個課程特點不同、活動類型不一的學段。如何使兩個不同特質的教育階段能夠保持教育的連續(xù)性和科學性,是需要我們探索科學而有效的方法的。我們只有尊重孩子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,追求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,才能讓我們的孩子真正享受人生最初階段的優(yōu)質教育。
  作為幼兒園,要充分重視幼小銜接,認真做好大班幼兒向小學生平穩(wěn)過渡的工作。

             家長的銜接:現(xiàn)身說法,讓家長教育家長

  進入大班后,家長們就開始為入小學擔心焦慮,開始關注幼兒在園所學的內容是否能夠應對入小學面試。家長有這種心情,幼兒園首先應該抱著理解的態(tài)度來面對,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如何通過有效的辦法來消除或者緩解家長的顧慮,讓家長懂得,“幼小銜接不等于提早學習學科知識”。在辦園實踐中,我們探索了與家長協(xié)作、在幼小銜接活動中實現(xiàn)家園共育的方法等。實踐表明,這樣的研究與探索是極其有意義的。
  激發(fā)孩子上學的愿望,我們要先讓孩子愛上學校。上小學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,家長要以積極的態(tài)度去感染孩子,正確幫助孩子了解小學及小學生的生活。有時候教師的苦口婆心、專家的引領,不如家長之間的交流更有效。為此,烏南幼兒園有效地利用了家長資源,每學期的9月底10月初,我們向剛從幼兒園畢業(yè)就讀小學的學生家長發(fā)出邀約,請他們結合自己孩子進入小學后的情況,談一談幼小銜接究竟是怎樣的銜接。這樣做的好處有三點——
  一是與這些“過來人”平等交流,緩解了大班家長心理上的焦慮。作為“過來人”的家長,會和大班家長分享一些感悟,比如家長應注重培養(yǎng)孩子的非智力因素,如興趣、專心、堅強、自信、樂群等心理品質,以及時間觀念、規(guī)則意識、任務意識等,及早培養(yǎng)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。
  二是讓家長理解與肯定了烏南幼小銜接課程。比如,已畢業(yè)學生的家長會結合烏南大班的“備忘錄”活動,是怎樣培養(yǎng)幼兒的任務意識與能力的;而“小記者”等活動又是怎樣讓孩子養(yǎng)成“主動詢問”“不怕陌生”等好習慣的。
  三是有利于培養(yǎng)正確的擇校觀。我們所邀請的這些畢業(yè)生家長,他們的孩子在不同的學校學習,現(xiàn)身說法的家長會很客觀地分析了孩子在這些學校中的感受,給與會家長一些思考空間,什么才是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。
  每次舉辦這樣的活動,與會的家長們都說自己受益匪淺,關注了幼兒園階段更重要的是鞏固養(yǎng)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興趣。

           課程的銜接:主題鮮明,學習品質超越學習內容

  進入大班的最后一個學期,為了使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們順利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,各個幼兒園通常都會開展幼小銜接的課程,給予孩子在心理上、能力上、經(jīng)驗上的多方面準備。幼小銜接課程要根據(jù)大班幼兒發(fā)展目標進行專題性、系列化、發(fā)展性的活動設計與實施,以達到課程的有效實施。
  我們認為,幼小銜接應更注重發(fā)展學前幼兒各種能力,包括未來學習的基礎素養(yǎng)、學習適應性、社會性情緒等。
  我們大班5、6月的課程重點圍繞著幼小銜接設計而安排,結合二期課改內容,烏南設有“賽速度、勇挑戰(zhàn)、展本領、懂感恩”四個系列活動,通過各種活動樹立孩子們的任務意識、時間觀念和規(guī)則意識等,幫助他們逐漸適應新的學習環(huán)境和接受新的挑戰(zhàn)。
  例如,對于來園遲到問題。通過系列活動挖掘孩子拖拉的主要原因,結合活動引導孩子與家長感悟平時不曾注意到的壞習慣,以三位一體的形式,共同培養(yǎng)孩子的時間敏感度,有主動的意識去關注時間,有自主的意識去試著支配自己的時間,從而鍛煉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,為孩子后期的發(fā)展作準備。
  在銜接過程中,我們通過“計劃書”的方式:如寒假計劃書、個人挑戰(zhàn)計劃書,在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(fā)展規(guī)律的基礎上,發(fā)揮家長和教師、幼兒園和小學協(xié)同研究的方式,使大班幼兒快樂銜接、有效銜接,在原有基礎上獲得自主、全面的發(fā)展。

             心理的銜接:走近童心,梳理消除顧慮         

  我們一直在談論幼小銜接,那么入小學的主體——孩子們,對于小學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和想法呢?
  曾經(jīng)做過調研,與大班即將畢業(yè)的孩子們聊天,談及“你們?yōu)槭裁匆闲W呢?”結果是,我們所期盼的那種努力型的孩子,興趣型的孩子,還有一部分是無奈型或懵懵懂懂沒想法的孩子,他們各占1/3?!皩πW的擔心是什么?”3/5的孩子擔心的是學習,而2/5的孩子還擔心生活、交友等方面的問題。從孩子們形形色色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,小學這個詞眼因為有了過多的提及和強化,在不同的孩子腦中已然留下了不同的認知。烏南每年大班都有開展參觀小學、采訪相關人員、與小學生一起上課、體驗“課間十分鐘”等多種活動形式,從心理上讓孩子予以銜接。
  因此,幼小銜接,做好幼兒心理上的銜接,幫助幼兒正確認識小學,消除他們對于小學的負面認識是刻不容緩的一件工程。
  對于小學,是主動擁抱還是被動接受,是需要全社會認真思考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的。孩子入小學,是一個成長的標志,在學前階段,關注孩子學習品質的培養(yǎng),就是為其提供持續(xù)學習的“發(fā)動機”。